爱新觉罗·玄烨 MBTI
爱新觉罗·玄烨个人资料
全名:爱新觉罗·玄烨
号:体元主人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尊号:恩赫阿木古朗汗(蒙古);大慈普度息争锡福至圣上乘文殊皇帝(西藏);千古一帝;千年一帝
庙号:圣祖
年号:康熙
氏:爱新觉罗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逝世日期: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逝世地:北京畅春园
陵墓:景陵
在位时间:1661年2月4日 至 1722年12月20日
前任: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
继任: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
主要成就: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举行多伦会盟,收服蒙古诸部;驱逐沙俄;派兵驱准保藏;治理黄河、永定河,疏通漕运;固定丁银;组织编纂《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图书典籍
主要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2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在位),自号体元主人,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九年,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但是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其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玄烨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9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