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心理学:你想拥有怎样的友谊?

两天前,一夜之间你的微博短暂地失去了多少个「好友」?而你知道谁不见了吗?你与这些人有多亲密?(事实是不太熟的话,消失了也未必会发现吧……)

就让我们趁机会反思朋友对我们的意义,从心理学理解不同的友情浓度吧!

友情心理学

友情的7种浓度

在我们林林总总的社交关系里,大致可以分成以下7种:

  1. 一辈子的朋友:可能是和你认识差不多一辈子的青梅竹马,或和你共患难也能共富贵的那(几)个
  2. 最好的朋友:非常了解你、无条件爱护你的那(几)个
  3. 亲密朋友:带着强烈的信任,你放心与他们进行深入、亲密的交谈,亦愿意无条件接纳和支持他们
  4. 同一个社交圈的朋友:会一起社交的朋友,例如一起吃饭喝酒、出席派对
  5. 活动朋友:会与你参与特定活动的朋友,例如是健身室伙伴、读书会会员等
  6. 「方便」的朋友:一起分工处理某些责任的伙伴,例如是家长群组、互相帮忙的邻居
  7. 点头之交:见到面会打招呼,但不会交流私人的话题,可能是遛狗时看见的邻居、不会合作的同事

不难发现,不同社交关系的亲密度其实是用能满足我们的甚么需要去区分。最疏远的关系只能满足我们的工具/功能性需要,而从活动朋友身上我们能获得陪伴,进而到亲密关系里的情感需求。

我们有着复杂的社交需求,数着数着,大概都能把认识的人归类到以上七种种类。

友情心理学

有多少朋友才算足够?

这条问题的答案其实你可能早已心中有数。因为「足够」的朋友数目其实真的因人而异,研究显示接近一半人认为2至3个亲密朋友足以满足社交需要,但也有三分之一认为4至6位才算足够。

但不管我们需要多少个朋友,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定的社交需要。而过去两年的疫情正正告诉我们,尽管只是与泛泛之交的一个点头,都会为我们带来与他人联系的感觉,为整体心理健康带来正面的改变。

如何维系好友谊?

不过,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友谊总不能进展到更深层的「亲密朋友」,可能是没有做到以下几点:

  1. 做一个诚实的自己和朋友
    在一段建立于信任的友谊上,你能够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开放接受朋友的意见。亲密朋友往往不用转弯抹角,而他们的问题或提议或能让你更直接地面对和认识自己。

友情心理学

  1. 付出时间与表达欣赏
    我们可能常常忘了向最亲密的朋友表达感激,也可能因为觉得与对方很熟悉而忘了花更多时间相处。情义是需要透过彼此用行动去表达,而且需要用对方能接收的语言去表达。你的朋友喜欢看甚么电影?他会想吃甚么菜式?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约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吧!

  2. 作出实际的期望
    承上,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我们不能假设对方会完全理解自己的心思和付出。我们有时候真的需要「画公仔画出肠」,而且也需要接受自己不能「猜透」对方的心意。例如:你可能会觉得如果朋友在乎你,生日就应该送上生日礼物;如果对方没有这样做更可能觉得他不再在乎你了。然而,这个朋友可能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关心和喜爱,例如在你感到失落时找你聊天。

我们可不希望像失去微博粉丝般轻易失去对我们有意义的朋友,让我们都学习如何更好地维系友谊吧!

» 你会不会背叛朋友?
» 你的友情虚伪指数有多高?

本文链接: https://psyctest.cn/article/k7xqvldZ/

💙 💚 💛 ❤️
🙏我们的网站是由广告收入来维持运营的,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或启发,不妨点击页面内的广告,给我们一些支持和鼓励。您随手的一次点击就能帮助我们继续创作更多优质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祝您生活愉快!

关注我们,接收精选测试推送、了解最新心理测试上线动态及相关资讯!

laima4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