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顿抑郁”相关博客文章

🪧 切换标签可发现更多内容!如果找不到您想要的内容,可以留言反馈,我们将尽快补充完善。 立即反馈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人格障碍是一类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心理疾病。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核心特征是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情绪和行为上的显著不稳定性。这种障碍通常涉及患者生活的多个方面,并且患者对可能的拒绝和遗弃过分敏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和表现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通常表现为以下特点: 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剧烈,易受外界事件影响。 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模式长期不稳定,关系中可能存在理想化和贬低的极端波动。 自我形象紊乱:自我认同感混乱,对自己的目标、价值观和喜好有不稳定的认识。 冲动行为:可能表现为鲁莽驾驶、不安全的性行为、药物滥用等。 自伤行为:包括划伤自己、自残等。 慢性空虚感:持续的空虚和无聊感。 强烈的被抛弃恐惧:即使是暂时的分离也可能引起极端反应。 暴怒问题:可能有难以控制的愤怒爆发。 短暂的应激性精神病性症状:在极端压力下可能...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术语,用于描述那些具有极端自我中心和自我崇拜特质的个体。这种障碍通常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的夸大认识,以及对他人需求和感受的忽视相关联。 起源与定义 自恋这一概念源自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纳喀索斯的美少年,他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终因无法得到这份爱而消亡。在心理学中,自恋被定义为个体通过对自我和情感的调控,来维持一个正面形象的能力。 临床特征 根据DSM-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 极度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对成功、权力、优秀的无限幻想 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需要极度的恭维 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特殊待遇 不择手段(操纵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其他人没有同理心 对批评非常敏感(容易因此恼羞成怒) 自恋人格量表(NPI-56)免费在线测试: 社会心理学视角 在社会心理学中,自恋也被视为一种人格特...

煤气灯效应:揭开心理操纵的幕后

煤气灯效应:揭开心理操纵的幕后
什么是“煤气灯效应”? 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是一种精神操控的策略,它悄无声息地侵蚀你的信念体系,使你对自己的感知和现实产生怀疑。在这种操控下,施害者通过连绵不断的批评和羞辱,将自己的过错转嫁给受害者,从而在受害者心中播下自我怀疑的种子。这种策略不仅让施害者逃避责任,还让他们能够牢牢掌握操控权,使受害者逐渐丧失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最终陷入对施害者的依赖。 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在线测试 了解煤气灯效应,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护自己,也能让我们更加同情和理解那些受到心理操纵的人。 你是否正处于煤气灯效应之中?想知道自己是否曾经或正在经历煤气灯效应吗?参加在线测试,了解更多! 自测入口: “煤气灯效应”有可能是无意的吗? 确实,煤气灯效应并非总是出于蓄意。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在试图掩饰自己的过失时,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段。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操控可能源于对自身...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学观点,即悲观者往往能够预见到可能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然而,乐观者选择继续前进,不管前方的困难如何,他们相信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态度有助于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态度都有其价值。悲观者的警觉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风险,而乐观者的积极性则鼓励我们面对挑战,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最理想的情况是,我们能够结合这两种态度,既能够审慎地评估风险,又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克服困难。 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心理与行为模式 悲观者和乐观者在心理模式上有显著差异。悲观者倾向于关注事物的消极面,这种思维模式可能源于童年经历或长期心理习惯,通常表现为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的特征。这导致他们在困难面前容易感到无助和绝望。相反,乐观者更看重积极面,不会因一时的成败或生活起伏而过度忧虑。他们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

除了MBTI十六型人格外,收集了一大批免费的性格测试,一起来测测!

除了MBTI十六型人格外,收集了一大批免费的性格测试,一起来测测!
性格测试是一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任务,来评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倾向、优势、劣势、适合的职业等方面的工具。性格测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网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性格测试,有些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有些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有些是基于趣味的。不同的性格测试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适用场景,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性格测试来进行。 我在这里收集了一些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和有价值的免费性格测试的链接,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收获和乐趣。 MBTI性格测试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基于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的性格测试,它将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极端,共组成16种不同的性格类型。MBTI性格测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偏好、动机、行为方式,以及与其他类型的人的相似点和差异点。 MBTI性格测试有不同的版本,题目的...

MBTI认知功能:Ni功能——洞察内在的本质

MBTI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s)一共有 8 个:Ne, Ni, Se, Si, Te, Ti, Fe, Fi。 | 功能 | 简称 | 特点 | | --| --- | --- | | 外倾直觉 | Ne | 发散性联想;保持开放,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擅长变换视角、全面看待问题 | | 内倾直觉 | Ni | 收束性联想;寻求不变、共通的真理,相信直觉;擅长发现本质,据此预测未来 | | 外倾实感 | Se | 客观实感;寻求感官刺激,喜欢环境变化;擅长适应新环境,观察力敏锐 | | 内倾实感 | Si | 主观实感;保留并反刍过往的回忆,相信经验;擅长捍卫规则与惯例 | | 外倾思考 | Te | 实证主义逻辑;相信事实,重视结果;擅长规范流程,改进系统,推动进展 | | 内倾思考 | Ti | 怀疑主义逻辑;怀疑事实,重视原理;擅长设计独特的行事方法,视...

心理学:是什么导致了拖延症,拖延症如何改善?

你是否经常拖延一些重要的事情,却又后悔不已?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你会拖延,以及如何克服拖延的习惯?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 拖延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指的是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还会损害我们的自尊和幸福感。那么,拖延症是如何形成的呢?有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拖延症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你解析拖延症的原因和解决策略,希望能帮助你摆脱拖延的困扰,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拖延症的心理学原理 要想改善拖延症,我们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了拖延症的四个主要根源:情绪、时间、生物和人际关系。 情绪根源 情绪根源指的是我们在面对某些任务时产生的不舒服或消极的感受,比如焦虑、恐惧、厌烦、抵触等。这些感受往往源于我们对自己或任务的评价,比如我们...

如何摆脱童年阴影,重塑自信心

童年阴影是指童年时期遭受的各种心理创伤,如家庭暴力、性侵犯、虐待、忽视、欺凌等,这些创伤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导致自卑、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童年阴影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童年阴影往往不容易被察觉和处理,因为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会主动压抑或遗忘那些痛苦的经历,使得个体无法正视和解决自己的心理创伤。然而,如果不加以治愈,童年阴影就会像一根刺一样,一直扎在心里,让人无法真正释放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童年阴影,重塑自信心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 1. 理解并原谅给你带来童年阴影的人 这并不是说要忘记或否认他们对你造成的伤害,而是要从一个更宽容和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他们可能也有自己的童年创伤,也有自己的无奈和困境,也有自己的局限和缺陷。他们对你的伤害,并不是因为你不好或不值得爱,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问题。当你能...

萨提亚沟通模式详解:五种沟通姿态与一致性沟通

萨提亚沟通模式提供了一种理解人际关系的有力工具,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沟通风格,并通过一致性沟通改善关系。本文将详细介绍五种沟通姿态,包括一致性沟通的特点与实现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 萨提亚沟通模式概述 萨提亚沟通模式是一种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吉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提出的理论,旨在帮助人们识别和改善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方式。该模式通过观察个体在压力或冲突情境下的反应,揭示了五种基本的沟通姿态,包括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一致型。其中,前4种沟通方式被认为是不健康和不一致的,因为它们通常会掩饰或扭曲个人的真实情感。而一致型沟通则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沟通方式,它能够帮助个体在表达自我时保持真诚,同时也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情境。萨提亚模式认为,沟通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沟通方式是实现个人成长和建立健康关系的重要途径。 了...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3%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只有极少数学生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性帮助,而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和艰巨性。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变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虽然环境变迁也是生活事件的一部分,但这种变化对个体适应的影响比较突出。 生活环境的变迁对新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种变化的主要方面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应付一切生活琐事。...
Arrow

热门标签